大口徑鋼管的堆碼、先放
一、垛底墊高,若倉庫為朝陽的水泥地面,墊高0.1m即可;若為泥地,須墊高0.2~0.5m。若為露天場地,水泥地面墊高0.3~0.5m,沙泥面墊高0.5~0.7m;
二、禁止在垛位附近存放對鋼管有腐蝕作用的物品;
三、露天堆放的型鋼,下面有木墊或條石,垛面略有傾斜,以利排水,并注意材料安放平直,防止造成彎曲變形;
四、露天堆放角鋼和槽鋼應俯放,即口朝下,工型鋼應立放,鋼管的槽面不能朝上,以免積水生銹;
五、堆垛高度,人工作業的不超過1.2m,機械作業的不超過1.5m,垛寬不超過2.5m;
六、垛底應墊高、平整,防止材料受潮或變形;
七、垛與垛之間應留有的通道,檢查道一般為0.5m,出入通道視材料大小和運輸機械而定,一般為1.5~2.0m;
八、同種材料按入庫先后分別堆碼,便于執行先發的原則;
九、堆碼的原則要求是在碼垛穩固條件下,做到按品種、規格碼垛,不同品種的材料要分別碼垛,防止混淆和相互腐蝕。
大口徑鋼管主要是通過張力減徑,空心母材不帶芯棒的連續軋制而完成。標準制定生產大口徑鋼管文件表明,在制造生產大口徑鋼管時允許有偏差:長度允許偏差: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不可以大于+50mm。彎曲度和端部:直條鋼筋的彎曲變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于鋼筋總長度的40%;鋼筋端部應剪切正直,局部變形應不影響使用。長度: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合同中注明;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直縫鋼管的檢測方法如下:
一、從表面上判斷,也就是在外觀檢驗。直縫焊管焊接接頭的外觀檢驗是一種手續簡便而又應用普遍的檢驗方法,是成品檢驗的一個重要內容,主要是發現焊縫表面的缺陷和尺寸上的偏差。一般通過肉眼觀察,借助標準樣板、量規和放大鏡等工具進行檢驗。若焊縫表面出現缺陷,焊縫內部便有存在缺陷的可能。
二、致密性檢驗:貯存液體或氣體的焊接容器,其焊縫的不致密缺陷,如貫穿性的裂紋、氣孔、夾渣、未焊透和疏松組織等,可用致密性試驗來發現。致密性檢驗方法有:煤油試驗、載水試驗、水沖試驗等。
三、直縫焊管受壓容器的強度檢驗:受壓容器,除進行密封性試驗外,還要進行強度試驗。常見有水壓試驗和氣壓試驗兩種。它們都能檢驗在壓力下工作的容器和管道的焊縫致密性。氣壓試驗比水壓試驗為好用和速,同時試驗后的產品不用排水處理,對于排水困難的產品尤為適用。但試驗的危險性比水壓試驗大。進行試驗時,遵守相應的技術措施,以防試驗過程中發生事故。
四、直縫焊管物理方法的檢驗:物理的檢驗方法是利用一些物理現象進行測定或檢驗的方法。材料或工件內部缺陷情況的檢查,一般都是采用無損探傷的方法。無損探傷有波探傷、射線探傷、滲透探傷、磁力探傷等。
直縫鋼管長度通常300mm-1200mm。雙面埋弧焊直縫鋼管可以定尺,也可倍尺。直縫鋼管坯料的穿孔溫度依據原料異樣而有所異樣。在生產直縫鋼管的過程中要對溫度有嚴格的控制,這樣才能夠確定焊接的性,如果溫度過低,就可能會導致焊接的位置不能達到焊接需要的溫度,在大部分金屬組織仍然是固態的情況下,兩端的金屬是很難相互滲透結合在一起的,當時當溫度過高的時候,焊接的位置有很多的金屬處于熔融狀態,這些部分的質地是很柔軟的,有的流動性,可能就會帶著熔滴的情況,當這樣的金屬滴落后同樣是沒有足夠金屬來進行相互滲透的。
在制造直縫鋼管的過程中,直縫鋼管生產廠家需要對擠壓力有著好的控制,這是因為在焊接的過程中,兩個管胚邊緣的溫度到達焊接溫度的時候,要對它們施加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讓它們的金屬晶粒相互滲透,產生結合緊密的結晶,達到焊接的目的,但是如果擠壓里不足,結晶就不能很好地形成,焊接位置的強度就會很低,在使用過程中就很容易因為外力的作用產生開裂問題,但是當擠壓里過大的時候,達到焊接溫度的焊接金屬就會被擠壓出焊縫位置,焊接在一起的能夠達到溫度的金屬就會很少,所以結晶的數量也會降低,這樣也會導致焊接不夠,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毛刺,這樣是加嚴重去的缺陷。